首页>新闻中心>人社要闻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于:2020-01-11 14:21:23来源:人社部

近日,中宣部、人社部授予宗立冬等10名同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授予马行晓等29名同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提名奖”称号,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激发了扎根基层、青春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高校毕业生的自觉追求和蔚然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既为大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又为青年学生锻炼成才提供了舞台;并多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央专门出台意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号召,踊跃投身基层,在广袤天地放飞梦想、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是新时代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是青春报国、担当奉献的精神楷模,是广大青年人才的杰出榜样。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高扬理想、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青春因信仰而闪光。“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高校毕业生信念坚定、使命担当,就会以梦为马、矢志奋斗,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代东援主动奔赴大西北,守望民族团结一家亲;文竹常年扎根苦寒之地,坚守祖国最北方;李晶立志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只为不让山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校毕业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要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推动基层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质。要点燃报效祖国的梦想豪情,挥洒干事创业的激情汗水,让梦想在奋斗中展现价值、在奉献中开花结果。

青春因奉献而厚重。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守与付出。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宗立冬毅然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投身西北大地,曾经风华正茂的少年,如今已一身尘土、肤色黝黑;刘天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把青春献给了林场的山山岭岭;王辉11年默默守护小钦岛百姓健康。生活上的艰苦,不过是成长中的“磨刀石”。经过磨练的洗礼,未来的成就才更大。高校毕业生要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主动担负起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重任,树立“条件越艰苦越是锻炼我”“责任越重大越是磨炼人”的理念,发扬“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最基层干起,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的机遇,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把吃苦当成“必修课”,在基层书写精彩人生。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高校毕业生的时代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高校毕业生的殷切期望。高校毕业生处在人生最好的奋斗阶段,过早选择“安逸”,人生就会缺少挑战、缺少“打磨”,成长就会留下“遗憾”。齐晓景不买衣服啃方便面创业,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杨媚早起摸黑,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农家院落,传播先进种植技术;金彩虹走东家串西家,核实参保信息;陶建刚用照金精神立德树人,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把自己交给基层,当好新时代的奋斗者,是每名高校毕业生应有的自觉。高校毕业生要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热情点赞,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青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各地各部门要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一线锻炼成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待遇,解决后路,让他们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注重实践培养锻炼,敢于压担子,大胆使用,让他们挑大梁、担重担,壮筋骨、长才干,擦亮青春的奋斗底色。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提供自由拼搏、公平竞争的平台,让他们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能够真实触摸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