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人社发展提升便民服务质效——人社信息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发布于:2023-08-17 11:35:06来源:人社部
“就医购药、乘坐公共交通,到景点游玩,都可以使用社保卡,真是太方便了”“12333热线服务方便管用,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申请劳动仲裁,只需录入基本信息和选择案情诉求,就能自动生成请求、计算金额、形成维权申请表,简化了申请材料”……如今,各地群众在享受人社服务后,“便捷”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近年来,伴随着人社事业改革发展,聚焦便民惠民,信息化、数字化对人社事业发展的全方位赋能作用更加显著,人社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管理模式转型和服务方式创新,基本形成集中整合、共建共享、协同联动、服务便民的新格局。
聚焦人社事业发展全力推进一体化建设
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首次建成覆盖全省农民工的实名制数据库。登录平台,本地农民工、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分布、就业状态等信息一清二楚……去年12月,江西省“农民工地图”正式上线运行,为引导帮扶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在全国,像这样的数字化就业服务探索还有很多。近年来,人社部统筹推进人社信息化,全面建成全国协同联动的“大系统”,涵盖各类人员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支撑各项应用的基础设施“大平台”,线上线下为一体的人社“大服务”,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人社事业作用显著增强。
人社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新跃升,全力支撑业务办理。开发推广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全国统一软件,推动各项业务经办进系统。目前,各省份普遍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省级集中,部分省份建成了全业务一体化的省级集中平台。社会保险全部业务、就业创业主体业务普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领域信息化能力逐步加强。
坚持普惠共享,推进跨省经办。聚焦异地办理的痛点难点,部级建设跨地区信息系统,实现了社会保险跨地区跨险种关系转移、社保待遇资格远程认证“全程线上”办理;建立中国公共招聘网,2022年发布岗位信息249万条;建设“就业在线”招聘求职服务平台,2022年全年提供求职招聘服务6400余万人次,极大增强了人社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紧跟人社各项改革措施,同步谋划信息化支撑。近年来,建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逐步开启了全国集中建设、部省联动管理的经办服务新模式。
持续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全国数据归集和共享应用机制,形成全国统一、共建共用的大数据应用资源。2022年,人社部向其他政府部门提供跨部门共享服务18项、6.3亿次,向地方人社部门提供跨层级、跨部门共享服务73项、27.47亿次,强力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助力减证便民、流程优化,有效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
加强信息化便民服务提升便民惠民质效
“热线很管用,群众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及时处理。为12333热线服务点赞!”不久前,因工作繁忙无法线下办理业务,安徽合肥市民王熙,向合肥市12333电话咨询中心打电话询问有关办理情况。咨询中心坚持快办原则,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受理,提供“一号简办”服务,通过邮箱收集材料,对接相关业务经办部门协同办理业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如今,12333服务热线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空中桥梁”,全国12333热线年接听总量达1.15亿次,综合接通率86.1%。
增进人民福祉是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全国人社部门实施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堵点痛点问题,以“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为抓手,打造信息平台,推进数据共享,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持续深化社保卡“一卡通”,有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提速提质,让群众获得感更强。
在部级开通了76项数据共享服务,2022年各地通过部省系统开展数据共享服务27.47亿次,实现了简化流程、主动服务和精准监管。开通76项“一网通办”服务(包含41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群众可通过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电子社保卡等全国性服务平台快速获取服务,2022年各平台业务访问量达140.98亿人次。
群众实现了凭证用卡、缴费凭卡、待遇进卡、结算持卡的95项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其他民生领域应用持续拓展,长三角、川渝、海南等地积极推进区域内居民服务“一卡通”。开通“就业在线”平台,汇聚政府和市场机构的岗位信息,实现全国“一站式”全流程招聘求职服务。依托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数据全国集中、部省经办联动、业务统一风险管控、全国基金“一本账”。基于全国集中的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与商业银行及金融行业平台实行业务协同,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支持参加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保障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补齐了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拓展居民服务场景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建设
不久前,家住浙江衢州的王新庆大爷新办了社保卡,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的社保卡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看病就医,还可以乘公交、借图书、进景区、领待遇。“社保卡也可以坐公交,70岁以上老人还免费,真是太方便了。”王新庆高兴地说。
创新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推动社保卡便民服务“落地”老年人生活场景,这样的场景在全国还有很多。截至2022年底,全国28个省份的248个地市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30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实现凭社保卡借阅图书(277个地市)、进博物馆与展览馆(235个地市)、公园入园(205个地市)、景区购票(203个地市),群众持社保卡可“一卡通享”更多相关服务。
小小社保卡承载了就医、就业、出行等多种功能,蕴含浓浓的为民情怀,更体现着人社服务的速度、力度和温度。截至2022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68亿人,普及率为96.8%,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2.67亿人。各级人社部门普遍实现人社领域95项社保卡应用,待遇进卡、凭证用卡、持卡培训、持卡考试等应用愈发普遍,社保卡在各类民生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群众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
今年69周岁的施元斌是一名随子女来浙江嘉善定居的江苏人。在嘉善,他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长三角“敬老通”带来的红利。“收到短信,得知了社保卡的‘敬老通’新功能,我也能用江苏的第三代社保卡享受嘉善优待老年人的优惠待遇,真不敢相信。以后,每天接送孙女上下学,我都会用社保卡。”施元斌说,他算过一笔账,使用社保卡乘公交,每天他和孙女可省下8元,一个月就省下了160元,和嘉善老年人享受一样的待遇。
如今,社保卡已全面实现本地就医购药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长三角三省一市初步实现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补贴待遇等6个领域居民服务“一卡通”;四川与重庆在“川渝人社合作服务专区”提供31项服务,共同打造川渝两地城市书房;海南省整合12类卡证的应用功能,514项“一卡通”应用逐项实施。(邢泽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